【姚潔的國外生活】系列報道(二):讓瀚宇之花盛開在喜馬拉雅山脈下
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日期:[2023-10-12] 文:文學院 圖:文學院
【編者按】2023年初,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文學院多方努力下,西安思源學院文學院2019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01班本科生姚潔成功入選中外語言合作交流中心(簡稱“語合中心”)2023年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第二批儲備人員,于2023年6月由語合中心派往尼泊爾開始為期1年的任教。這是疫情之后我校文學院首個通過語合中心選拔并出國執(zhí)教的文學院學子。
為此,本平臺特別推出“姚潔的國外生活”系列報道,從姚潔同學第一視角出發(fā),不定期為大家講述一個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新鮮有趣的尼泊爾任教生活。現(xiàn)推出本系列的第二期——“讓瀚宇之花盛開在喜馬拉雅山脈下”。
來之前,我對尼泊爾的印象只有“世界上最落后的國家之一”,但真正開始在這里生活之后,我才感受到這個國家迷人的地方,同時也感受到他們對中文學習的熱情。傳播漢字文化,弘揚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推動漢語走向國際是每個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的職責。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剛成立不久的私立學校,目前學校最高年級是三年級,學校的教學理念就是“Play is the work of child”(玩耍是孩子的工作),“Reading to babies is like hugging them with words”(給孩子讀書就像用語言擁抱他們)。學校的老師秉持著這樣的教學理念,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早晨,老師們會整齊的站在校門口歡迎學生,雙手合十真誠地說“Namaste,good morning ”!因此,這所學校更像是一所家庭式教育的學校。
我的教學工作是負責一二三年級的漢語教學,學生們首次接觸到漢語,學習上有一定的困難,于是校長將綜合課換成了口語課。尼泊爾的課堂情況和之前在教室模擬上課是完全不同的,學生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難集中,上課時需要不斷的維持課堂紀律,因此課堂管理的也是一大難題。我開始嘗試用從國內(nèi)帶來的小玩意兒吸引他們,例如上課回答問題,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yè),就會獎勵他們熊貓貼紙,書簽等,不得不說這招真管用,課堂紀律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學生也開始主動投入學習中。
為了更好地增進師生關(guān)系,我決定采用起中文名字的方法拉進和他們的距離,于是我給他們每個人都起了中文名字,這樣不僅能增進師生關(guān)系,還能減少我讀錯他們名字的機率。為了使他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我翻遍了名字大全,仔細斟酌每個字的寓意。有些同學的中文名字是根據(jù)他們本身的名字音譯過來的,例如:Aedan Prajapati,我叫他安迪;Nishani Poudel,我叫她武藝。
記得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寫下他們中文名字時,他們的眼神里充滿了喜悅與興奮。我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名字也是獨一無二的。后來的每節(jié)課前我也會點他們的中文名字,這也是幫助他們學習漢語的有效方式。
國際中文教師的任務(wù)除了教漢語,還有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到這里我參加了漢語橋、中小學生演講比賽、才藝大賽、繪畫大賽等大型比賽。在參加漢語橋大賽時,看著臺上的學生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講述他們與中國的故事,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我也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雖然結(jié)果不如人意,但是帶著他們?nèi)ンw驗比賽過程非常重要,不僅幫助學生開拓了眼界,還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我們的師生關(guān)系越來越親密。為了使他們不灰心,在征得管理教師同意后,我以志愿者之家(志愿者在尼泊爾的大家庭,通常有重大節(jié)日、活動志愿者集合的地方,重大活動也是由志愿者之家承辦)的名義為他們頒發(fā)了獎狀和獎品,我相信這樣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
來這里已經(jīng)四個月了,不論是喜怒哀樂,都將會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jīng)歷,我喜歡這份工作,我愿意盡我所能去影響更多的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瀚語之花撒在喜馬拉雅山脈下。(文、圖/文學院2019級漢語國際教育01班 姚潔)